楚雄:生活污水“净化”记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3-24 15:51:2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在楚雄市供排水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处理厂里,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直线距离相隔不过500米,经过至少18个小时的处理作业后,生活污水“重生”达到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回到龙川江的怀抱。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千百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母亲河龙川江滋养千里彝山、万亩良田,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龙川江水环境曾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西观桥断面水质为劣V类,被纳入国家考核的18个不达标断面之一。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维护城镇生态环境,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经济发展、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基,让生活污水做到“长治久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化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污水排放标准,是关系到群众幸福生活、城市绿色发展的民心工程。

  一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仗”号角吹响。从源头上管控污水,实现雨污分流,是提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效率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针对楚雄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年限久远、标准配套不完善,未完全实现“雨污分流”,造成污水管网收集率不高、污水未“应收尽收”的问题,楚雄市启动了楚雄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一期)改造工程,工程计划对城区84.4公里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雨水和污水采用两套单独的排水系统,雨水能够通过雨水管网过滤后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经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既提升了污水处理效率,降低了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又节省了污水处理成本,还能增强城区防汛能力。

  生活污水经由管道汇集至污水处理厂后,一场高科技、智能化“蜕变之旅”就此展开。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第一关就是进入在线监测房,让污水做一个“全身体检”。通过在线监测仪器实时监测进水口的总磷量、总氮量、氨氮量,同时在线监测仪器能够自主采集、整理、输出监测数据,并实时动态上传至监控中心平台,清晰掌握污水指标,及时针对指标进行设备调控,更为有效地提升污水处理能力。随后,生活污水经过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氧化沟、绕流池等一系列处理作业后,流向出水在线监测房,完成出厂“体检”后,便结束了它的旅程。

  在中控室里,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视频,工作人员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操控。大屏幕上每一个数字的改变都牵动着工作人员的神经,他们密切关注着每一滴水的流向及变化。“这套设备实现了远程化、智能化的操控,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里就能完成整个污水处理流程的全监控。”楚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张继甫介绍,每隔四个小时,工作人员还会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巡检,确保运行正常。每个月有超过9万立方米的水流从第二污水处理厂流回龙川江,养育着下游的土地和人民。

  活水穿城过,草木正葱茏。另一条穿过楚雄城区的河流就是青龙河,河流不远处就是楚雄州职业教育园区,人口众多,再加上附近小区、村庄生活污水管网未能覆盖、雨污合流及污水溢流污染河流等问题,青龙河水质受到严重影响。若是铺设管道,面临着拆迁、破路等巨大挑战;若是不治理,青龙河水质危在旦夕。这无疑是给楚雄市污水治理工作出了一个难题,怎么办?因地制宜,就地改造。在楚雄技师学院至青龙河污水管交界处北侧,一个“微型污水处理厂”就地而生。“微型污水处理厂”其实是一个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采用MBR生物膜工艺一体化生产设备,将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浓缩至一套设备中。这套设备一天能处理10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同样能达到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解决了管道不好铺设,污水无法处理的问题。目前,在楚雄市内,这样的“微型污水处理厂”共有5个,它们承担起了在特殊地点及情况下处理污水、保护河流的重要责任。

  第二污水处理厂旁,龙川江蜿蜒流过,厂里偶尔还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考察”,成群结队的白鹭和不知名的鸟类择一棵良木而栖,白天沿着龙川江觅食,晚上归巢休息,成为污水治理一线的“监察兵”。而西观桥断面的水质也已达到了IV类,以前的揪心变成了现在的舒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龙川江流出楚雄市时,依然清澈。”张继甫说。( 记者  殷洁)

责任编辑:杨德祥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