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村的“蝶变”

来源:南华县人大常委会 2021-06-25 15:43:4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盛夏六月的石门村,森林郁郁,小河潺潺,森林资源丰富、白族风情浓郁、生态留存完好,气候温润适宜。放眼四周可谓“头顶蓝天白云,坐拥绿水青山,尽享绿色生态”。石门村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

  几年前的石门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是南华县龙川镇五个重点贫困村行政村之一,更是全镇出名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工作拖拉滞后村。全村15个村民小组,有10个白族村,3个彝族村,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85%以上。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县人大用真情和汗水换来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助力石门村一步步迈向乡村振兴之路。

  建强组织引领发展。以前石门村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员结构老化,五年没有发展过一个新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曾经是被镇党委列为重点整治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县人大派驻石门扶贫干部进驻后,坚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思想,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为切入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等活动为抓手,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党建工作。结合县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优化村组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原有的8个支部整合设置为4个支部10个党小组,以适应新时代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并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双管齐下,高标准严要求强力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制度,从严压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彻底改变了过去党员教育管理缺失,组织活动不规范、不经常的现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

  60多岁的农村老党员何文贵感慨地着说:“以前,我们村党员组织生活不正常,召集开会也少,党和国家的政策也不了解,我们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我们心里也迷茫啊!现在好了,党组织活动正常了,对党的政策明白了,心里也亮堂了,在群众中说话也有底气了!”

  宣传教育激发动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的关键,石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的部署,人大驻村干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室”联系群众凝聚民智的阵地作用,把主题教育、脱贫攻坚与联系群众代表有机结合起来,在群众中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党总支会、支部会、党员大会和小组干部会、户长会、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分片包组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抓好“十小工程”,认真总结宣传表扬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乡风。注重培养农村致富能手、优秀村组干部、农村党员骨干,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农村带头人队伍,引领转变村风民风。

  科学规划谋划路子。县人大常委会驻村干部到村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情贫情,针对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与常委会领导汇报,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调研指导,为项目规划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汇集选民、群众意愿,迅速谋划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石门村结合少数民族聚居、传统农业特色显著的资源优势,制定《龙川镇石门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南华县龙川镇石门村脱贫攻坚作战方案》,做到项目顺应村情民意,目标任务符合实际,保障措施可行有力,让脱贫攻坚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根据县镇统一安排部署,工作队全力推进石门脱贫攻坚项目库、施工图的建设工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到人到户的帮扶措施及到村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转换为帮扶项目,将脱贫攻坚各个阶段工作逐条梳理、逐条细化,确保明晰贫困家庭现状、增收路径、预测效益、进度安排等要素,按照任务清单倒排工期、逐项推进落实,层层压实责任、项项细化任务、事事督导落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构建高效率工作网络,全盘统筹推进。2020年底,石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脱贫出列。

  建章立制凝聚民力。石门村党总支书记何美琼说:“近年来,在县镇党委的支持下,驻村干部与全村群众一同迎难而上,石门形成乡村治理共建共享共荣的良好局面。现在各村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风貌都发生大变化。”

  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中,石门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向上争取,科学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结合石门民族聚集村寨特色,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民生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深入各小组召开户长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每个村制定了垃圾收费清运制度、农村人居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农村公益岗位聘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村委会建成便民服务大厅、新建村史馆、建成卫生厕所,在村组实施扩宽改造硬化村庄道路、安装路灯、改造农村危房,群策群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群众生活品质。2019年11月,石门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卫生村”。

  石门村香棚箐彝族汉子李万荣感慨地说:“以前在村里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垃圾遍地。现在,村里配备了专门的保洁员,环境卫生大大提高。村里变成现在这个样,过去做梦都想不到啊!”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常委会领导大力关心支持石门发展,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艰苦努力,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强涉农资金的协调争取,抓项目打基础,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石门村位于南华与楚雄交界地,沿楚南一级公路往东8公里,转河牛线三级路走3公里就到石门村,现在开通直达县城的公交车,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公交车去赶街购物、走亲访友。

  “以前的石门村路都是土路,进村之路四处坑坑洼洼,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泞难行,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更没有卫生厕所、路灯、垃圾池。”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何文寿笑着说,“现在石门村旧貌换新颜,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扶贫干部的艰辛付出。”

  近年来,先后实施村间道路硬化8个村民小组18公里,进村道路硬化14个村民小组,实施8个小组集中供水项目,实施4个村民小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实现进村山路变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串门脚不沾泥。11个村民小组实施电网改造提升项目;新建设村级党员活动室一个73平方米;实施小坝塘出险加固、改扩建2座;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1个。争取沪滇协助项目资金1316万元,建设龙川镇石门村生猪养殖小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广大农民在脱贫攻坚中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2021年,石门村与全县同步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发展产业增强后劲。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石门村认真贯彻落实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助推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脱贫思路。因地制宜,努力在产业发展、产业收益上找突破,将烤烟、中药材、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实施一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村年轻人很少外出务工,农忙之余都在村里闲逛,大多数家庭都在这几亩地里抓收入,单靠在土地里刨,挣不到钱,一年辛苦不够一年花。”在石门村57岁的原村委会文书张正恩谈及当下村里发展,兴致很高。

  石门村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思路,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对全村贫困群众开展技能培训。落实聘请农村公益性岗位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帮助实现就业脱贫。2020年末,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由2016年的51人增加至263人。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一个、生猪养殖基地一个,示范带动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生猪养殖,培育养殖大户4户,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养殖,鼓励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特色、可持续增收的产业,有效助推群众增加了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650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00元,人均增加了4550元。“我们石门柏油路水泥路通家门口了,村子里路灯亮了,农闲外出务工的人也多了,收入也增加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石门村村民何学芳乐呵呵地说。

  壮大集体夯实根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为改变石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驻村干部和村党总支根据本村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多方思谋,走村企联创发展共赢之路,采取成立群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入股大平地水库、建彝药种植基地等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创新、抓发展、抓管理,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2019年末,石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4.2万元,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了村集体经济的辐射效应作用。

  如今的石门村,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美化亮化,村民收入逐年攀升,村民富了,山村靓了,这个民族聚居的山村正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迈步前行。(王兆松  张举营)

责任编辑:杨德祥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