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服务“下基层” 基层治理“上台阶”——楚雄市大过口乡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见行见效

来源:楚雄机构编制 2022-12-29 08:32: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0年7月,楚雄市大过口乡被列为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2021年10月,大过口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揭牌启用,以乡人民政府为主体开展执法、统一承办乡辖区内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事项,为在基层全面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搭建起了实践平台,有效破解了偏远山区群众办事路途远、协调难、耗时长的问题,有效打通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突破区块壁垒,机构设置更加精简优化。一是整合机构设置。按照“4办1局6中心1所”架构,设立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等5个行政机构、政务服务中心等7个事业机构。完善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机构设置由“独立型”向“融合型”转变,降低运行成本,形成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基层政府运行新模式,推动基层政府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要的角色转变。二是整合服务场所。筹资15万元提升改造便民服务中心,派出10个部门13名工作人员进驻办事大厅,设置了农村宅基地审批、市场主体登记、婚姻登记等10个窗口,调整优化升级窗口设置,设立综合性服务窗口,集中开展审批服务。三是整合人员配备。1名副乡长兼任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兼任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司法所长兼任综治办主任,自然资源所所长兼任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强化乡党委、政府对垂管单位的调度权、考核权、资金分配权和任免建议权,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做到“有人办事、有人管事”。

  坚持守正创新,审批服务更加方便快捷。一是集中审批服务。将市级赋权及分散在乡镇站所(中心)的审批事项统一划入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公共服务事项统一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推动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等垂管单位直接面对企业群众且办件频次较高的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了“一章审批、一门办理、一窗办结、一站服务、一次办好”。如今,农村宅基地审批、婚姻登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内资企业开办登记等40项审批服务不出集镇就可办理,相较以前单个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0%以上。一年来,大过口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公共卫生许可3件、农村宅基地审批32件、市场主体登记232件、林木采伐许可269件、婚姻登记597件、道路施工许可3件。二是创新代办服务。在乡级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集中高效服务的基础上,将生育登记等部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委托受理和授权办理,有效破解了群众“抱着材料乡村两头跑、一天多个站所到处问”的堵点难点。同时,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直接受理社保、卫健、民政、残联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和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走出了便民服务新路子,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一年来,大过口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及各村便民服务站代办点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3348件,办结率100%。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完善4条审批专网建设,推动审批服务集约化、便民化、智能化、高效化。不断创新“互联网+登记”模式,深入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依托“云南省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业务办理”PP积极推动“指尖办”,只需在APP上提交申请通过审核后,即可到个体工商服务窗口打印营业执照,推动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实现了审批提速、服务提质。一年来,大过口乡市场主体净增长175户,同比增加82.29%,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高效。

  突出务实管用,综合执法更加联动高效。一是建强执法队伍。以大过口乡人民政府为行政执法主体,整合全乡57名具备综合行政执法资格人员设置4个执法中队,形成专辅结合综合执法队伍,建立协调配合机制、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执法力量分散问题,做到“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打牢法制基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组建了7人的法制审核员队伍,规范化推进执法工作,有效避免执法脱节、监管缺位等问题,确保综合执法人员规范履职。三是抓实综合执法。明确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局长作为召集人,根据工作需要召集相关部门参与执法工作,实行联合执法。根据改革赋予的执法权限,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对乱砍滥伐森林资源、违法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上报一起、查处一起”,提高执法效率,形成强有力的联动执法态势和有力震慑。一年来,大过口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办理行政执法案件从2021年的33起下降至20起,同比减少65%。

  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更加稳健有力。一是坚持严管厚爱、严肃活泼。用好用活改革配套政策,着力在管好用好干部人才队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上取得新成效。充分履行好乡党委对市级派驻的市场监督管理所、自然资源所、司法所人员的调度管理和考核评价权。制定完善《大过口乡干部平时考核实施方案》《村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对照岗位职责厘清个人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每位乡村干部工作效能、工作情况和平时考核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干部培养推荐、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教育培训、轮岗交流的重要依据,实现考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依据,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作风革命、效能建设。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的唯一标准,受理窗口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引导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集中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政策法规界线模糊”不敢办、“部门职责职能交叉”难于办、“单位工作时间冲突”拖着办等问题,将之前群众认为“不好办”“很难办”的事项“办得成”“办得好”,务实高效地解决好群众的所急所盼。比如:按照之前的农村建房申报审批程序,需经自然资源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6家单位到现场查勘,由于以前各中心(所)力量没有整合,会导致到现场查勘的时间不一致,无形中延长了审批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现在各中心(所)的审批职能都集中到了乡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局,审批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时限,农村宅基地审批时限由过去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坚持一线落实、典型引路。坚持以案释法,以农村超面积建房和占用耕地建房典型案例为宣讲切入点,组织“双语”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9场次,教育引导群众1730人次,通过板凳会、火塘会、田埂会、山林会等形式,开展群众听得懂、易理解、记得牢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走进彝族村寨,进入千家万户,让法治观念在民族地区落地生根,让法律知识在彝族群众中入脑入心,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向上向善,不断增强全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邓婷丽 )

责任编辑:杨德祥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