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科普宣传知识

来源: 2019-11-07 17:23:3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一、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疾病

  非洲猪瘟源于非洲,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报道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非洲猪瘟病毒变异大、生存力极强,目前尚无疫苗防疫,生猪被强毒株感染后,致死率达100%,对生猪产业危害极大,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8年8月3日,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报道以来,全国已有32个省市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包括云南省)。

  非洲猪瘟病毒只感染家猪、野猪两种动物,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该病毒更不会感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疾病,广大市民不必恐慌,从农贸市场、超市等正规渠道购买的生猪肉及猪肉制品经正常烹饪后可放心食用。

  二、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生猪贩运户的运输车辆及人员走村串户,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二)通过购买速冻及冷冻肉食品,人员接触速冻及冷冻肉食品或食用速冻及冷冻肉食品后的剩余物喂猪,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三)乡、村兽医员走村串户医治病畜,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四)乡村自办宴席,集会,走亲访友,人员混杂,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五)保险公司查勘员对育肥猪及母猪保险进行查勘,经常出入病死畜现场,未消毒,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六)养殖户使用“泔水”饲喂生猪,通过“泔水”把病毒带入,引发疫病。

  (七)养殖户购进仔猪,未经隔离观察或未索要动物产地检疫证,无法判断仔猪健康情况,购买病猪饲养,引发疫病。

  (八)养殖户、贩运户随意将病死猪抛丢野外,不作深埋处理,乌鸦、流浪犬等动物啄食死猪后,带病毒四处游动,引发疫病。

  三、生猪养殖户要采取下列措施做好防控工作

  (一)不要让老猪马上接触新买的猪,新猪隔离21天以上,才能与老猪同圈。

  (二)不要让猪接触带病毒的人或物,包括未经消毒的外来人员、车辆、用品。

  (三)不要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包括泔水、洗肉水、烧烤废弃物等。

  (四)不要用猪肉制品喂猪,包括未经高温煮熟的水饺、火腿肠等。

  (五)不要宰杀、加工、出售、食用带病猪,发现病猪、死猪立即报告村委会(社区)防疫员。

  (六)不要用带病毒的圈舍养猪,出现病死猪的圈舍要严格清扫、消毒。

  (七)发现生猪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向村兽医或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

  楚雄州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19年10月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