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产业“战贫”绘美景

来源:楚雄日报 2020-06-04 17:04:1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不负春光栽烟忙。

  洋葱丰收装车待发。

  有机芦笋远销省内外。

  土专家为农户送上“科技菜”。

  “绿色阳光菇”产销两旺。

  花卉种植产业生机勃勃。

  千亩樱桃基地引客来。

  春风吹、战鼓擂,产业扶贫正当时。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考”,牟定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紧盯目标精准发力,打造“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让“绿水青山”释放出“金山银山”战贫活力,舒展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规划引领绘蓝图

  5月的牟定,葱茏似锦,绿水青山间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凤屯镇飒马场村3500亩樱桃园内清风徐徐,幽幽果香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放眼望去,沿路的小山坡上,13500亩红梨已经挂果,随风摇曳,在枝头诉说着丰收的希望。游客们纷纷打听着红梨成熟的时间,计划着下次游玩的行程。来到戌街乡碗厂村,1000余亩金黄硕大的沃柑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摘下一个轻轻掰开放入口中,一股甜美浸入心田,游客们纷纷争相购买。而此时蟠猫乡碑厅村的车厘子也已红艳诱人,基地内人头攒动……时下的牟定,所到之处入眼成画,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全县产业遍地开花、竞相绽放,这首先得益于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牟定县委书记李绍文在县委农村工作会上强调:“产业培植不能各吹各打,要用全局、系统的眼光谋划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火旺起来,贫困人口的腰包才能持续鼓起来。”该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原则,编制《牟定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培育乡村产业扶贫规划(2018-2020年)》,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等因素,抓住沪滇合作契机,着力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健康养殖”三大产业。按照一年大突破、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的“135”发展思路,紧扣每年有条件的村委会新增规模化产业不少于200亩、每个乡不少于1000亩、全县达到2万亩的“212”产业规模发展工作目标,把产业规划到乡、到村、到户,确保“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增收产业”。

  蓝图绘就,奋力实干。该县建立“三级书记抓产业扶贫”长效工作机制,各级书记按照“路线图”,对照“时间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把美好蓝图一笔一画镌刻在髦州大地上并逐渐将之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全县共整合资金11214.79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3个;建成乡镇酱菜、大粒蚕豆、油菜三大蔬菜种植片区和红梨、石榴、花椒、冬桃、中药材等十大特色农业种植片区;培植规模以上养殖基地5个,出栏畜禽87.9万头(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5亿元;种植粮食作物36万亩;种植特色果蔬19万亩、花卉0.32万亩、中药材0.43万亩,新增发展芦笋、沃柑、樱桃、李子等果蔬示范样板1.15万亩,实现年产值7.2亿元,带动农户增收3.9亿元。

  利益联结添重彩

  云淡风轻、绿草茵茵、牛肥羊欢……走进戌街乡老纳村,翠绿的千亩山林,到处都是牛羊撒欢的景象。 正在割草的老纳村69岁村民李学武告诉笔者:“我把土地租给牟定宏鑫种养殖有限公司,我自己到公司基地打工,工钱加地租,一年能挣一万多元。”像李学武这样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贫困人口和留守妇女,仅老纳村就超过了30人。

  老纳村牵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让小山村迸发出产业发展大活力,“牛羊育肥”成为该村产业“战贫”的突破口和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支柱。目前,全村有州级肉牛重点养殖企业1家、养殖大户7户,牛存栏1602头、羊存栏1806只,年出售牛、羊1314头(只),畜牧业年收入达到314万元。

  老纳村的发展养殖致富路只是牟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完善“N+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以“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户”的模式,采取入股分红、订单回收、就地务工等方式,用企业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以“大户+贫困户+产业”的模式,由能人大户“传、帮、教、带”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发展产业。通过多元化联结机制,让村村都有合作社、村村都有好产业,把贫困群众真正拴在产业链上,形成“龙头能带、农户想跟、利益联结、盘子做大”的多赢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9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6个、培育家庭农场74个、发展种植养殖大户200户,带动贫困户2169户、7546人规模化流转土地种植特色果蔬4万余亩,1547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跟进种养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2255元。

  技术服务搭快车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贫工程,出台《牟定县贫困劳动力产业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编写出台涵盖农业政策法规、农业高效栽培等知识“干货”的培训教材1000册约14万字,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备足传授贫困劳动力产业技术“精巧”课,实行全过程“闭环式”跟踪管理,抓实回访座谈、实地踏勘、农户评议等环节,切实巩固培训成果,让一个个“门外汉”变成“土专家”,不断让“培训”向“培育”转型升级,让“输血”向“造血”切换转变。

  牟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代银宝介绍:“培训育人、技术兴业。全县计划将实用人才总量从目前的2222人增加到2.26万人,人才密度从5.31%增至15%左右。”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该县实行“农民点菜、政府配菜、专家上菜”的方式,让“土专家”奔赴田间地头,在“战贫”一线给贫困群众科学精准“配餐上菜”,送上“点对点”“保姆式”服务,让“土专家”多跑腿,让农民少跑路。坚持实行“5+2+2”工作法,即每5名“土专家”组成1个科技组挂包1户特色种植养殖意愿户,每月提供技术指导帮助2次,每季度跟踪问效回访2次。

  目前,该县共建成实训基地5家,开展菜单式扶贫培训62场(次),受益群众达3.6万人以上。其中,受训贫困劳动力414人;全县转移就业8.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54人。“土专家”下沉“战贫”一线指导农户种上“科技菜”“信心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清障除弊”,打通人才培育到产业“战贫”的“最后一公里”。

  曾经的贫困户、江坡镇高家村村民龙开发,六年前家里一贫如洗,无一技之长的他走到哪都没自信。上了几次农技培训课后他信心倍增,再加上农技专家和扶贫干部的帮助,用心钻研的他积累了一手好经验,发展养殖胡峰20余箱,年产蜂蛹300余公斤,利润7.5万元。几年下来,他已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能手。他激动地说:“实用有料的农技课让我少走弯路,摘了穷帽子,更要加油干。”

  擦亮品牌增效益

  新桥镇有家村党总支书记有兆新开心地说:“我们村种植的金耳一斤能卖100元,放淘宝上能卖200元,要是羊肚菌价格更高。种这样的食用菌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差。”地还是那块地,咋就能一亩地产出三亩地的效益呢?

  原来,新桥镇积极实施农光一体项目,在光伏板下发展种植食用菌600余亩,起名“绿色阳光菇”,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小蘑菇周期短、产量高、效益高,再沾上绿色高端食品品牌的光,年产量达90余吨,产值1000多万元。不少村民看到小蘑菇产出高效益也纷纷跃跃欲试。

  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名、特、优”要素,大力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规模化品牌农业,不断突破“有特色无品牌、有市场难站稳”的瓶颈,通过品牌效应来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重点实施“牟定腐乳一镇一园一街”建设,做强做大牟定腐乳传统品牌。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纷纷给自家优质农产品取“芳名”、上“户口”,推出“超群驴肉”“彝佳牌火腿”“太极酱菜”“葛根面条”等多个涉农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实现“创一个品牌,培一个特色,带一片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县共有涉农商标54件。其中,云南省著名商标4件,获省博会金奖和银奖17个;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27个;全县共有腐乳生产加工企业16家,产量达6200吨,产值1.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

  同时,该县大力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商新业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不断加强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等平台的战略合作,投资176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大力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云上彝品惠购”等电商主体在本地市场“抢滩布局”,通过“订单预售”“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营销合作模式,催生出一支“穿着西装、会玩电脑”的农民销售大军,打通农产品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点完鼠标点钞票、富了脑袋富口袋。

  目前,该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分拨仓储服务中心各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7个,建成8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做到电子商务到自然村全覆盖;开发电商扶贫特色产业品牌3个,培育电商扶贫示范企业6户;入驻物流公司11家,有16家农业企业成功申请注册电子商务,有30余家网店销售牟定特色产品,辐射带动750余户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创建了国内首家腐乳信息平台——牟定腐乳商城,目前已有12户腐乳企业入驻,全县腐乳网络销售实现550万元。

  生态美、百姓乐,产业战贫绘美景。栽烟苗、割豆子、摘樱桃、采金耳……一个个富民产业跳动出悦耳的音符,演奏出牟定产业战贫的华彩乐章。昔日的贫困县变成了家富、人和、景美的幸福县,牟定在产业战贫、圆梦小康的路上正越走越宽。

  (中共牟定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杨德祥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